

正在生成中...
观前提示本文部分文本使用了 AI 对文章进行了润色以确保文章通顺,如有不当之处,欢迎交流讨论
TIP在我看来,意识本是缥缈难捉的存在。人生不同阶段,对事物的观念总随认知迭代而变迁;但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经验,终究会在人身上刻下某种偏好的印记。
作为日漫爱好者,我偏爱的标签总绕不开日常与异世界两类 —— 一类是轻松诙谐的日常小品,一类是光怪陆离的异世界奇谭,像《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!》《干物妹!小埋》《埃罗芒阿老师》便在此列。近年对异世界题材的兴致,多半是受《Re: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》的触动,但若论长久偏爱,终究还是落在日常番上。
于我而言,近年新出的日常番不算少,只是作画与剧情总难免遭人诟病,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实在不多。多数不过是能看却不值称道的水准,于是便索性去碰些从前不常看的题材 —— 异世界、智斗、科幻之类都看了些,连 galgame 和轻小说也试着接触了。
也是在这个过程里,我接触新番的途径也多了起来:刷短视频时看到的剪辑、翻评论区偶遇的安利,或是朋友直接推荐。只不过,踩坑的概率也明显高了 ——前者的原因大多数由于作画的崩坏、编剧的不合理;而后者,大多是来源于意识观感的不适,这里就要引出我写这篇文章的作品,《日在校园》。
对于这部番的人物介绍,我只提到一下几个:世界、言叶、和诚(是的,动漫圈几乎无人不知道的那个诚哥)以及其他。
个人是倾向于言叶为女主的,故事的发展是这样的:诚在电车上每天都能碰见言叶,喜欢上了言叶并把言叶偷拍了下来当成手机屏保,这个秘密偏被世界撞破,她本就暗恋诚,却总在日常打打闹闹中藏起真心,反倒撮合起诚和言叶起来,诚自然求之不得,而言叶虽是内向敏感的性子,早已察觉电车上那个频频望向自己的少年。心底悄然滋生的好感,让她在世界的牵线下,坦然接受了诚的心意,两人就此正式成为恋人。
故事发展到这里还算不错,但是接下来离谱的就开始了: 诚是个生理上控制不了自己的“人”,在与言叶的相处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动手动脚,但言叶还保留着矜持,自然不肯。这时候世界用“练习”的说法,和诚接吻、亲密起来,到后面自然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关系。世界此时还算是有点理智的,劝男主早日和言叶分手,但是男主自然是不肯的,于是三者便在此关系中继续发展,到了后期,小头控制大头的男主还将魔手伸向了其他人,无论是对诚抱有好感的,或者是诚熟悉的异性,可谓是来者不拒。
到了后期,诚的手机联系列表长达几页,不愧是《大家的阿诚》。最后的结局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崩坏了,世界怀上了孕,但是此刻的诚哪里顾得上她,但是由于世界自己怀孕的事情爆了出来,导致除了言叶没有人愿意和诚再有瓜葛,而此刻的言叶在诚前面的冷暴力前已经彻底黑化,变成了一个“病娇”,最后,受不了当着自己面和言叶乱搞的诚,世界选择杀死了诚,但是言叶看到了死去的诚,选择将世界杀死,自己带上诚的头,乘着一游艇,飘向远方,这便是动画的结局。
这部 gal 改的动漫,不同于其他番选择一个女主作为好结局改编,而是将所有的矛盾汇集在一起,在最后时刻爆发,倒是蛮有意思的,但也就仅此而已。出于各种因素,这部番在各个方面都恶心到了我,不仅是隐藏自己爱意将他人推给男主,供男主玩弄后便抛弃的世界(没错,实际上不止女主一个),还是被男主影响,更加孤僻,最后崩坏的言叶,更别说其他无所顾忌,只顾欢愉的路人女,她们的存在仿佛只为印证这场闹剧的荒唐。这所有的一切,都让我打心底里生出厌恶。
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,充其量也不过是又一次 “踩坑” 罢了。但真正刺激我的,是朋友一句漫不经心的话:“又不是结婚,没爱了就是没爱了。”
没爱了,就等于可以肆意放纵、践踏他人真心吗?在剧情的发展上,当诚与世界发生纠葛时,对言叶的爱意并未完全消散。可世界的主动与开放,像藤蔓缠住了他的欲望 —— 他沉溺于肉体的欢愉,对言叶的耐心便一点点被消磨。这种因贪恋新鲜而背弃承诺的行径,分明是欲望战胜了责任,是背叛披上了 “情淡” 的外衣,怎能用一句轻飘飘的 “没爱了” 就抹去所有龌龊?那不过是为自己的自私找的借口,是将欲望包装成情变的拙劣把戏。
我一向认同 “人生苦短,对自己好些” 的道理,可这份 “好” 该有底线与边界,绝不能以他人的血泪为垫脚石。尤其是在感情里,诚明明有无数次机会做出决断:要么坦诚对言叶的心意已变,好聚好散;要么克制对世界的贪念,守住对恋人的承诺。可他偏要在拉扯中享受被两人环绕的虚荣,在犹豫里将言叶的尊严一片片凌迟,把世界的执念一点点喂大。那些落在他头上的恶果,从来不是意外的风雪,而是他亲手掷出的每一片雪花,最终堆叠成压垮自己的雪崩。
日本作为早早经历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大萧条的国家,在某些方面对我们而言是具有前瞻性的。我很喜欢的一个软件上有一个关于恋爱交往的情感话题。里面的内容随着近些年的国内男女关系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,从很早之前的“女生是这样的,需要多包容理解”,到后面”趁现在还是男女朋友, 快蹬”,再到现在,“这你都不跑?”,舆论的风向也是变得奇怪了起来,虽然这个话题中还是一如既往的恶臭,充满了性压抑的言论,但是也体现出网络环境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。
日本作为早经经济繁荣与萧条洗礼的国家,在情感观念的演变上确实有几分前瞻性可供参照。我常逛的一个社交软件上,有个关于恋爱交往的话题区,其内容变迁恰似一面镜子,映照着国内男女关系的微妙转向:早些年满是 “女生心思细腻,要多些包容” 的温和论调;后来渐渐冒出 “现在是女朋友,还不赶紧上垒(防和谐)” 的恶俗;到如今,“这你都不跑?” 的尖锐反问已成主流。舆论风向变得越来越像紧绷的弦,话题区里始终夹杂着恶臭的性压抑言论,也赤裸裸地暴露着网络场域里多数人的价值倾向 —— 似乎 “及时止损” 正在异化为 “精致利己” 的遮羞布,而对关系的敬畏与经营,正一点点被浮躁的算计吞噬。
好在,这些腥风血雨多集中在男女朋友阶段的拉扯。那些谈及决定结婚、相伴一生的帖子,多半透着熨帖的温馨 —— 字里行间满是彼此的理解,尊重与包容更是俯拾皆是,像冬夜里暖手的热茶,让人瞥见关系本该有的模样。
只是于我而言,寻到合适的人、建立起安稳的关系,似乎仍是遥不可及的事。一边贪恋着动漫里那些纯粹美好的情节展开,为少年少女间的澄澈心动而驻足;一边又被现实里的算计与恶俗吓得后退,怕真心错付后只剩满地狼藉。这份憧憬与恐惧交织的困局,成了我不敢再轻易与他人靠近的缘由。
曾见人说 “我有病,总幻想着自己被爱”,这话说重了些,毕竟爱情本就是生活的奢侈品,没有亦能好好过活。可一旦它真的降临,便容不得半点轻慢。无论是交往时的朝夕相伴,还是谈婚论嫁时的郑重许诺,抱着游戏人间的态度去对待,既是对他人真心的践踏,更是对自我灵魂的轻贱。
就像鲁迅说过的,这种轻慢的观念恰如面具,“戴太久,就会长到脸上,再想揭下来,除非动骨抽筋扒皮”。当敷衍成了习惯,真诚便成了陌路,到最后连自己也分不清,究竟是在玩弄感情,还是早已被这游戏般的态度反噬,弄丢了爱人与被爱的能力。